12.【解析】C。疏忽大意的过失,是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注意区分过于自信的过失与疏忽大意的过失,二者对危害结果的出现都是持反对的、否定的态度的,结果出现都是意料之外、没有想到的。关键区别点就在于行为人当时是否认识到其行为可能导致某种结果的发生,过于自信的过失是行为人在行为时已经预见到其行为可能导致某种危害结果的发生,但凭借一定的条件而轻信可以避免,而疏忽大意的过失则是根本没有预见。所以过于自信的过失又称之为“有认识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称之为“无认识的过失”。题目中林某忘记做皮试,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13.【解析】D。“削足”以“适履”,“守株”为“待兔”,“杀一”以“儆百”,这三个成语的前后两个短语之间是目的关系。“防微杜渐”前后两个短语之间是并列关系,因此本题选D。
14.【解析】C。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就是比拟。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C项使用了拟物的手法;A项、B项使用了夸张手法;D项是对偶的修辞手法。
15.【解析】C。(1)通用公文与专用公文,是根据形成和作用的公务活动领域(即通常所说的按公文形成和使用范围)划分的。(2)对外公开文件、限国内公开文件、内部使用文件、秘密文件、机密文件、绝密文件,是根据公文内容所涉及的国家秘密程度划分的。(3)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是公文制发机关根据行文方向而划分的。(4)规范性文件、领导指导性文件、公布性文件、陈述呈请性文件、商洽性文件、证明性文件,是根据公文的性质和作用划分的。(5)平件、急件、特急件,是依据对处理时限的要求划分的。(6)收文、发文,是机关内部根据文件来源划分的。
16.【解析】A。公文是党政机关办理公务的文书,它不是任何单位或组织都能任意使用的。必须是具有法定资格,才能写作和发布公文。在目前党政公文通行的文体中,法定作者资格还不是固定不变的,文体不同,对法定资格的限制也不同。负责撰写公文文稿的作者,只是代言人,并不是法定作者。公文的法定作者应该是文末的印章上所标定的那个机关,即制发该公文的机关或机关的法定领导人。
17.【解析】C。典型的纯公共产品是国防。但是大多数公共产品都只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或有限的非排他性,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因而只能称作准公共产品。如教育、政府兴建的公园、拥挤的公路等都属于准公共产品。从理论上而言,对纯公共产品的供给,政府财政应全额负担,不能依靠市场机制解决,而对于准公共产品的供给,则应该采取政府和市场共同分担的原则。因此,无论纯公共产品的供给还是准公共产品的供给,政府都有责任承担。C项符合题意。
(编辑:南京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