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师招聘考试

面授网校直播图书| 招考资料真题名师| 职位库砖题库微商城| 微信微博QQ群

  • 分校在线咨询
  • 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江苏人事考试 > 江苏教师招聘考试 > 报考指导 >

    2015年南京四城区教师招聘考试特点解读

    2015-01-02 13:50 江苏教师招考网 来源:未知

      随着2015年南京市四城区中小学招聘公告的发布,一年一度的南京市四城区公开招聘教师工作正式启动了。今年的考试比以往时候都来得更晚一些,也为广大考生的备考留出了充分的时间。

      由于良好的职业通道和薪酬待遇,“四城区”教招考试越来越热,很多毕业生甚至放弃考研,专注准备“四城区”。为帮助广大考生加强复习备考的针对性,江苏公务员考试网专家结合历年真题,对南京教师招考特点做出深度解读。

      纵观历年真题,南京四城区考试有如下特点:

      一、各科知识齐来凑

      从考试公告来看,南京四城区笔试内容包括公共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从历年真题来看,公共知识包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教育学与心理学及其他综合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则包括基础学科知识和教材教法知识。

      从知识划分的角度来看,教育学与心理学在考试中所占比重不大,但这两个学科的知识范围广,考点不固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占比较大;其他综合知识 则范围极广,历次考试中出现过日常生活常识(如昼夜交替现象的主要成因、踝关节扭伤的救治办法等)、科技常识(如纳米技术等)、政治/历史/时政常识(如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上海自贸区的成立、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上的三件大事等)、图形推理、数学运算等等,可谓包罗万象。学科专业知识则考查相应学科的专业 知识与教材教法。

      放眼全国来看,南京四城区考试内容的涉及领域之广都名列前茅。对广大考生而言,这增加了考试的难度,带来的挑战性极大。但从考试命题人及考试组织方 的角度来说,这种考试内容的选取和设置则十分科学。因为教师专业知识的结构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设 计题正是对考生本体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测查,教育学、心理学和课程改革相关知识则是对条件性知识的考查,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在考试中也占得一席之地。相 信,通过这样的考试,更能有效测查考生的综合素质,选拔出更优秀的人才,投身于教育行业。

      二、课程改革唱主角

      虽然考试范围极广,内容无所不包,但所有的考题最终都回归一个根源——课程改革。试卷中直接考查课程改革的题目自不必多说,是对相关课改理论的基本 认知层面的考查。如大量的单选题和判断题对课程理念的考查题目,这种题目相对简单。除了直接对课程改革的考查,基本上公共知识部分的简答题和分析题都是从 课程改革理念出发,考查考生对课改理念的理解,用相关理念分析教育实践活动。这种题目则难度较大,是历次考试中考生反映最为头疼的题目。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专家认为这类考题获得高分的秘诀在于找准理论要点,分析力求全面,剖析力度要深入。做到这一点,必须在复习备考时结合实践去理解抽象的理念,多多动脑,善于随时用课改知识分析日常所见所思。

      三、本地域色彩浓厚

      溯查历年考试公告,结合历年真题,我们可以发现,南京的教师招聘考试一直在稳中求变。变的有很多,如从13年之前的六城区考试瘦身为14年之后的四 城区考试,又如考题分值的变化等。但这些变化对考生带来的影响并不大,其核心要素并没发生大的变化,即前文所提到的对新课改核心理念的考查。

      在核心要素中一直恒定未变的还有一点就是考查考生对南京这座城市的认知程度。这一点从历次考题中出现的屡见不鲜的“南京”字眼便可窥见一斑。如11 年“白局”这一南京本地说唱形式、乌衣巷与秦淮酒家等南京风景名胜,12年南京青奥会的口号、南京市垃圾分类的三大标准,13年南京中山陵、《背影》中出 现的南京火车站名称,14年南京天文台的古天文仪器、南京中小学教师礼仪建议等。

      作为南京市各区教师公开选拔的考试,选拔的标准之一自然是你是否了解自己未来工作所在地的风土人情与民俗地貌,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考查一个人是否有心去对待一个考试,是否具备面对一份潜在工作时所体现的热情。

      四、主观题角度灵活

      11年之前的南京多城区考试题型较为多变,出现过包括写作在内的各种题型。从12年到14年近三年真题来看,南京多城区考试的题型不再有大的变化, 维持在单选题、判断题、简答分析题三分天下的格局。这其中的单选题和判断题难度很小,基本上属于送分题。各位考生务必要将这两部分30分左右的题目拿到 手,去迎接主观题的挑战。

      南京的主观题名为简答题,实则更应该叫做分析题。特点是每道题目都有50字左右的文字材料作为引导,后面紧跟2道以上的小问题。给考生的直观感觉是 信息量大,提取要点较为困难。从实际作答感受来说,确实如此。因为每道题目并没有直接的教育理论观点与之相对应,很多考生无从下笔。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 在作答的时候无需涉及相关教育理论挥毫写意即可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种题目最为精妙之处就在于看似无形之地实则暗含深意。一来考察考生灵活应变的能 力,二来考察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三来考察考生秉承的教育理念。

    (编辑:徐州华图)

    •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最新考试资讯

    • 华图教育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

    • 华图在线APP

    江苏事业单位考试图书 江苏事业单位考试培训辅导

    考试工具砖题库练题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真题下载
    时政热点
    每日一练
    砖 题 库

    微信号:jiangsuht

    QQ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