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江苏公务员申论辅导:案例材料成为命题新趋势
2013-12-30 11:07:33 江苏公务员考试 来源:江苏华图
2014江苏公务员申论辅导:案例材料成为命题新趋势由江苏公务员考试同步江苏华图整理发布,更多江苏华图的信息内容,请关注江苏公务员招考频道。
备考信息 每日放送,请关注江苏华图微信:jiangsuht2014江苏省考备考群:60018356
2013年江苏省考申论考查的主题非常隐蔽,以往的政治理论、政治名词几乎在材料很难找到,材料都是以案例的形式出现,难度相比往年明显加大,这也是2013年江苏省考申论平均分低落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最后的分值占比较重的论证写作题,由于对材料的本质没有很好的把握,导致大多数考生得分不理想,如何处理类似的案例材料是广大考生关心的问题。
案例材料成为今年命题的一个趋势,拿2013年江苏省考为例,考查的本质是政府的作为问题,但是材料并没有明确提出,需要考生基于对材料案例的分析得出,如果考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有把握好整篇材料的脉络,是很难得出材料的本质的,写作论证题是很难进入二类或者一类文的。具体来说,13年江苏申论材料讲了很多看似没有联系的案例,如民生、社会保障、三公经费、医疗广告、流浪乞讨管理、孤儿收养、救助强制摊派、环保等,结果很多考生在写作论证时就事论事,写什么的都有,有写如何强化社会保障的,有写三公经费改革的,有写环境保护的等等,就是没有揭示材料的本质--作为政府的构建。其实,后面的第一题已经给考生做了提示:“仔细阅读“给定资料”,分类归纳资料中所反映出来的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不同“作为”并作简要说明。”,再结合看似无关的各种案例,只有政府作不作为可以将各个案例联系起来,也就是各个案例的共性问题,试想,如果政府真的作为了,各个案例所反映的问题一定能够得到解决,这样才站在了命题人的高度去看问题,材料本质一目了然。
其实,从2012年国考开始,材料的案例趋势就逐渐明显起来,到2013年更为明显,以国考副省级为例,六个材料五个以案例的形式来呈现:材料一:传统婚礼仪式、材料三:菊儿胡同、豫园、枫泾镇等地方特色文化发展保护、材料四:妈祖文化的交流传播、材料五:鹤溪缸窑传承人、材料六:贺兰山岩画引发的思考,都反映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只不过材料二通过与长城、故宫等物质文化遗产对比,明确地告诉考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材料的本质很好把握。2013年深圳的申论材料更是破天荒地以十六个案例的形式出现,难度系数非常大,这也是13年深圳市考平均分低落的主要因素,包括2013年4月的联考,新时代工人也多是以案例的形式来选取材料。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案例材料的增加已经渐渐成为申论命题的新趋势,如何有效应对这种新趋势,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把握案例的共性。材料没有出现明显的政治理论(多是以领导人讲话或者某个重要会议的形式出现),命题者又给了我们很多看似无关的案例,无非是让考生通过分析找到材料的共性或者差异来确定材料的本质,各种案例之间的共性往往是命题者考查的本质,考生应引起注意。
其次,分析案例的差异。考查共性就有可能考查案例的差异性,当分析出材料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时(往往以小题的形式呈现,重点强调不同做法多是借鉴经验或者吸取教训),案例之间的微观差异往往需要引起考生的关注。
最后,通过题干确定材料本质。命题人为了降低难度系数,往往会给考生“开天窗”,为了不明显地暴露出材料本质,往往会在题干上做文章,2013年江苏真题就是最好的例子:仔细阅读“给定资料”,分类归纳资料中所反映出来的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不同“作为”并作简要说明。如果考生能洞察秋毫,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很容易将材料的本质提炼出来,防止出现写作论证立意偏差。
当然,驾驭材料的能力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需要考生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研练近年有代表性的真题,认真体会,方能从质上提升申论的思维能力,进而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
以上即为《2014江苏公务员申论辅导:案例材料成为命题新趋势》全文,更多江苏公务员招考资讯,关注江苏公务员考试。
(编辑:南京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