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8369-4958

招考信息 试题资料 备考资料| 面授课程 网校课程 备考图书| 直播课 笔试课程 面试课程 刷题app| 师资

  • 在线客服咨询
    南京 咨询
    常州 咨询
    淮安 咨询
    连云港 咨询
    南通 咨询
    宿迁 咨询
    苏州 咨询
    泰州 咨询
    无锡 咨询
    徐州 咨询
    盐城 咨询
    扬州 咨询
    镇江 咨询
    025-8369-4958
  • 您当前位置: 江苏公务员考试 > 备考资料 > 行测 > 言语理解 >

    阅读模式

    2014江苏公务员行测备考:言语解题综合分析

    2013-08-21 14:49:04 江苏公务员考试 来源:江苏华图 扫码领资料  华图在线APP  公考上岸群

      2014江苏公务员行测备考:言语解题综合分析由江苏公务员考试同步江苏华图整理发布,更多江苏华图的信息内容,请关注江苏公务员招考频道

      近两年公考行测的片段阅读题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问句:"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意在强调"、"这段文字意在表明"……很多考生单看提问方式就以为这类题是在问言外之意,而非文段的主旨,因此便尽量选择具有引申意义的选项。这种答题方法对于前几年的公考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近两年的命题却发生了变化,命题人有意将主旨与意图相混,制造一个模糊的中间地带,这便使考生对选出的答案总是疑问重重。很多研究公考的专家也对这类题聚讼纷纭。其实大家争论的焦点就是这类题究竟是在问主旨还是问意图。对于题型归类直接关系到答案的选择,所以这个问题值得重视。
      笔者根据文段内容与选项之间关系的考查,认为解题的时候不能教条地只看问题,而应当根据文段内容和选项综合分析。下面我们举两道真题为例加以说明。
      【例1】一种经济理论或者经济模型是对经济现象的某些方面的描述,它要比其描述的现实简单。理论要舍弃不重要的东西,至于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取决于经济学家的假设,假设不同,提出的理论也不一样。经济学家们对同一现象往往有很多理论的解释,主要就是因为强调的东西常常不一样。因此,理论就不等同于真理,可以争辩,可以错,也可以被推翻。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如何发展经济理论 B. 经济理论的内在本质
      C. 经济理论的主要功能 D. 如何看待经济理论
      【解析】这道题选D,首先分析文段结构,文段前三句层层递进,最后一句得出结论。第一句说明了一个现象,第二句前半部分分析了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理论要舍弃不重要的东西",后半部分是对前半部分的补充说明。第三句又是对第二句后半部分的补充说明。最后一句根据前三句的层层论述,得出结论。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文段的重点是最后一句。最后一句的意思就是"理论不等同于真理",这正是文段所要强调说明的。那么和这个观点相匹配的观点只有D项,"可以争辩,可以错,也可以被推翻"这正是我们应当"如何看待经济理论",没有任何引申,后者只是对前者的概括总结。因此,这道题也主旨题。
      【例2】云南地处世界两大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交界处,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在云南迅速过渡到低海拔的马来半岛。云南的大部分河流都是南北走向,热带动植物随着北上的湿热空气,一直深入到云南的大部分地区。因此,云南在4%的国土面积上拥有全国50%以上的植物种类、70%以上的动物种类和80%以上的植被类型。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 云南的地形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B. 云南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很突出
      C. 云南具有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 D. 云南的气候与生物多样性的联系
      【解析】这道题选B,因为文段第一句说明了云南的地理特点"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在云南迅速过渡到低海拔的马来半岛",第二句前半句说明了云南的地理特点,后半句说明了云南的气候特点。归纳起来,前两句说明了云南的地理特点和气候特点。最后一句所表述的是以上两个特点所引出的结果"云南在4%的国土面积上拥有全国50%以上的植物种类、70%以上的动物种类和80%以上的植被类型",即云南的生物多样性。
      文章结构分析完之后我们就可以看选项了。选项A、D都是对文段的片面表述,因此不能选。选项C是文段中前半部分的概括,选项B是文段后半部分的概括。文段前后是因果关系,在因果关系的结构中,强调的是结果,所以本题应选B。
      我们回过头来看B项。B项"云南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很突出"正是"云南在4%的国土面积上拥有全国50%以上的植物种类、70%以上的动物种类和80%以上的植被类型"的概括总结,没有丝毫引申。所以说这道题是一道主旨题。
      根据上面两道例题我们可以看出来,判断一道题是意图题还是主旨题不能只看问题中有没有"意思"这个词,还要看后面。有"强调"、"说明"、"表明"之类的词时,还应当作为主旨题。下面我们沿着这一思路来解决一道分歧较大的真题。
      【例3】过去20年中,美国玉米年产量一直在全球产量的40%左右波动,2003-2004年度占到41.8%,玉米出口更曾占到世界粮食市场的75%。美国《新能源法案》对玉米乙醇提炼的大规模补贴,使得20%的玉米从传统的农业部门流入工业部门,粮食市场本来紧绷的神经拉得更紧。由于消费突涨,2006-2007年度全球玉米库存出现历史低位,比2005-2006年度剧减了2800万吨。难怪一年中全球粮油生产区的任何地方出现持续干旱或洪涝灾害,全球期货现货市场都会出现强烈反应。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
      A. 全球粮食市场正面临着库存紧张的严重危机
      B. 美国在世界玉米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C. 美国生物能源业的发展影响全球粮食供求关系
      D. 对玉米乙醇提炼的补贴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举措
      【解析】这道题选C,因为这段话第一句讲了美国玉米在全球粮食市场比重大(对应选项B),第二句讲美国《新能源法案》影响世界粮食市场,第三句讲由于消费突涨,全球玉米库存出现历史低位(对应选项A),最后一句讲全球期货现货市场因此受到的影响。这四句话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前两句是一个因果关系,后两句是一个因果关系。而文段专拿美国为例,正是由于美国对全球粮食市场影响大,所以美国玉米20%被用于乙醇酿造是全球粮食紧张的真正原因,消费突涨只是诱因。所以文段强调的还是美国玉米政策对全球的影响。所以答案应当选C。选项A、B只是文段部分内容的概括,并不文段主旨,D项偷换概念,应当是美国对玉米乙醇提炼的大规模补贴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举措,而D项既没说明美国,也没说明大规模。
      通过以上三道例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意图判断题和主旨概括题两种题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当作者(说话人)的意图直接诉诸于语言文字,也就是说话人的表意意图已直接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时,这时意图判断题就等于主旨概括题,我们只需要把文段的主旨概括归纳出来即可;当作者(说话人)的意图隐藏在语言文字背后,则需要我们对文意进行适当的引申,而且要依据主旨来引申,而不是无原则地引申,只有通过把握主旨来揣摩意图才不容易出错。
      因此,我们要建议考生不能机械地、割裂地就题型而谈题型。即使是意图判断题依然要首先把握主旨,依据主旨选择作者意图,这样才不会陷入命题人的陷阱。这也启示我们,对于所有的片段阅读,我们都首先要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下一步处理。这也再一次说明了对主旨的把握和理解是所有题型的基础要求和前提,是考生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在备考的过程中一定要重点落实!
      最后,江苏华图http://js.huatu.com)预祝各位考生考试成功!

    扫码领资料

      以上即为《2014江苏公务员行测备考:言语解题综合分析》全文,更多江苏公务员招考资讯,关注江苏公务员考试

    (编辑:admin)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 扫码下载:华图在线APP
    •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江苏华图教育
    • 扫码进入官网微博:江苏华图

    热销课程

    帮助中心
    在线咨询
    微 信 群
    官方微信
    学习平台
    面授课程
    在线网课
    图书教材
    新手指南
    招考信息
    江苏华图

    江苏华图教育

    江苏华图服务平台

    在线咨询

    热线电话:025-8369-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