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8369-4958

招考信息 试题资料 备考资料| 面授课程 网校课程 备考图书| 直播课 笔试课程 面试课程 刷题app| 师资

  • 在线客服咨询
    南京 咨询
    常州 咨询
    淮安 咨询
    连云港 咨询
    南通 咨询
    宿迁 咨询
    苏州 咨询
    泰州 咨询
    无锡 咨询
    徐州 咨询
    盐城 咨询
    扬州 咨询
    镇江 咨询
    025-8369-4958
  • 您当前位置: 江苏公务员考试 > 备考资料 > 行测 > 言语理解 >

    阅读模式

    不能忽视的言语理解篇章阅读及解题技巧(2)

    2013-06-04 13:53:27 江苏公务员考试 来源:江苏华图 江苏华图公众号  华图在线APP  公考上岸群


      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篇章阅读练习
      4. 2009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76—80题
      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是明显的晃动。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这是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的缘故。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裂缝。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至几百千米,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能反映出震源处的构造变动特征。但并不是所有的地表断裂都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特别是地表沉积层较厚的地区,坡地边缘、河岸和道路两旁常出现地裂缝,这往往是由于地形因素,在一侧没有依托的条件下晃动使表土松垮和崩裂。地震的晃动使表土下沉,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会沿地裂缝上升至地表,形成喷沙冒水现象。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
      76.文中提到“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旨在说明()
      A.地震的表现即地面的破坏B.地震首先破坏地面建筑物
      C.地震灾害后的主要表现D.地震带给人类巨大的伤害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前半句“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建筑物”可选出最合适的答案是B。
      77.属于地震“次生灾害”的是()
      A.桥梁断裂B.管道破裂C.山体滑坡D.通讯中断
      【答案】D
      【解析】A、B、C同属于地震造成的主要灾害,而通讯中断属于地震间接形成的灾害。
      7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A.地震中道路旁出现的地裂缝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关
      B.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是横波产生的大振幅晃动
      C.地震中发生的火灾很可能是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
      D.地震中喷沙冒水的现象也是地震晃动产生的结果
      【答案】A
      【解析】文中提到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地表断裂都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这句话但后面的转折内容可以推翻A选项。
      79.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
      A.地震极震区的人首先必定感受到上下跳动
      B.山区发生地震就会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
      C.地震造成地形的改变既有隆起也有下降
      D.地震崩塌的山石往往在山下形成地震湖
      【答案】C
      【解析】A、B答案都犯有同样的错误,就是答案过于肯定,而作者并没有表明很肯定的态度。在原文中提到山石在崩塌后堵截了河流才能形成地震胡,所以D不正确。
      80.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是()
      A.地震产生的原因B.地震的次生灾害
      C.地震的各种现象D.地震造成的危害
      【答案】D
      【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和后果,其中主要讨论的是后果即“地震造成的危害”。
      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篇章阅读练习
      5. 2004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26—30题
      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26~30题。
      近几年,通信技术网络的超高速化,已成为世界上的发展潮流,空间技术与计算机融合成跨越时间与空间的信息基础结构,它将逐渐深入千家万户,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相互交往的方式,加速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传播,增进相互理解和全球意识。
      空间信息的高速公路,这一名词是借鉴信息高速公路概念,也是信息高速公路的拓宽与延伸。所谓空间信息高速公路,我们可以形象地将它理解为以卫星、光纤再辅之以其他通信手段作为“公路”,而以集电脑、电话、传真等为一体的多媒体作为“汽车”,使信息高速传递并能共享的通信网络。这种网络遍布全国乃至全球。在我国则将它称之为国家经济信息化基础设施,其内涵包括4项要素:网络与通信、计算机与信息化设备、信息资源与服务、人与信息化环境。
      卫星通信和数字网络光缆就像高速公路一样,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它不仅包括地面光缆数字通信网络系统,而且还包括通信卫星、卫星定位系统和环境、灾害监测技术系统。此外,还有不断更新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库和自然资源数据库系列,以及宏观调控、规则决策和工程设计服务及知识库、逻辑推理机等人工专家系统,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以信息交流代替人流、物流与能量流。
      加速发展空间技术,多方面、高效率地利用空间技术,特别是充分利用空间信息资源,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共识。通信卫星具有通信容量()、可靠性()、传输距离()、不受地理环境影响等许多优点,所以备受各国的重视和欢迎。在空间信息高速公路中,卫星无线电信频率宽,极容易实现双向高速率的数据和可视电信业务,并适用于单相多路的电视节目以及新闻报道,对大多数用户都有实用价值。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空间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可弥补通信基础设施差与区域性通信空缺之不足。例如,地面信息高速公路的成本昂贵,需要10~15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建成,是一个无法在短期内普及服务的巨额投资项目,而卫星接收设备费用大约只需200美元,其技术是现成的,是一个在短期内便能普及并能满足绝大多数用户需求的业务项目。
      26.在文中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是()。
      A.大,高,远B.多,高,近C.大,强,小D.小,低,远
      【答案】A
      【解析】根据词语的惯用搭配,选A。
      27.第一段“它将逐步深入千家万户”与第三段“它不仅包括地面光缆数字通信网络系统”两句中的“它”,各指的是()。
      A.都是指空间信息高速公路
      B.都是指卫星通信和数字网络光缆
      C.前一个“它”指空间信息高速公路,后一个“它”指卫星通信和数字网络光缆
      D.前一个“它”指空间技术与计算机融合成跨越时间与空间的信息基础结构,后一个“它”指空间信息高速公路
      【答案】C
      【解析】从“它”前面的句子可推知其所指代的对象,C正确。
      28.什么是“空间信息高速公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空间技术与计算机融合成跨越时间与空间的信息基础结构
      B.是以卫星、光纤再辅之以其他通信手段作为“公路”,以集电脑、电话、传真等作为“汽车”的一种高速传递信息的通信网络
      C.需要10~15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建成,是一个无法在短期内普及服务的巨额投资项目
      D.是一种能使全球的信息高速传递,并能使各国入网共享其利的通信网络
      【答案】C
      【解析】将四个选项的主语补充出来,可知C的主语是“地面信息高速公路”,A、B、D的主语均是“空间信息高速公路”。
      29.选出对“卫星通信和数字网络光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是地面光缆数字通信网络系统
      B.它能以信息交流代替人流、物流和能量流,从而使后者变得无意义
      C.它包含各种各样的数据库系列和知识库系列
      D.它具有通信卫星、卫星定位系统和环境、灾害监测技术系统
      【答案】B
      【解析】从文中第三段可以看出,卫星通信和数字网络光缆包括地面光缆数字通信网络系统,通信卫星、卫星定位系统,环境、灾害监测技术系统和人工专家系统,其中人工专家系统又包含多种数据库和知识库,故A、C、D均正确,B说法绝对,文中无此表述,故选B。
      30.最适合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A.通信技术网络怎样超高速化
      B.空间信息高速公路
      C.卫星通信和数字网络光缆
      D.卫星通信和数字网络光缆的超高速化
      【答案】B
      【解析】综览全文,可知全文围绕“空间信息高速公路”来写,故选B。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篇章阅读练习
      6. 2008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27—31题
      金属历来都是通过采矿、冶金制取的,可是80年代初期,科学家发现在聚乙炔中加入强氧化剂或还原剂后,它的导电性能大大提高。因为这种塑料具有金属的一般特性,所以人们称它为“人造金属”。近年来,它的发展极为神速,人们又先后研制成功了聚苯乙炔、聚苯硫醚和聚双炔类等。这种人造金属不仅具有金属光泽,还能导电传热,其用途十分引人瞩目。
      “人造金属”最奇特的功能是它的导电性。与普通塑料不同的是,“人造金属”塑料具有一种独特的线型结构,许多同样的分子能奇妙地结合起来,并带有较多的“自由”电子,这就使原来的塑料改变了物理性能,能够导电。它的导电率比铜、银还要高。普通金属的导电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在接近绝对零度时成为超导,但这种低温度很难得到。而人造金属却相反,随着温度升高,外围“自由”电子释放越来越多,因此导电性增大,在常温下呈现出超导电性能。实现超导,由低温变成常温,这是人造金属创造的一大奇迹,是科学家梦寐以求的目标,用超导体制造的发电机,它的效率可以从30%提高到98%,超导电线将使远距离无损耗输电的设想成为可能,使火车悬浮在轨道上高速运行,也将使有控热核聚变反应成为现实,最终解决能源问题。人造金属的另一突出贡献是,用它制成的新型电池代替笨重、硕大的铅蓄电池,可以使人们长期用蓄电池作为汽车动力有了(①)的可能。人造金属电池可提供相当于常规电池10倍的电力,不需要维修,充电次数可达1000次以上,使用寿命比铅蓄电池长4~5倍,而且不会污染环境。
      人造金属在外压和光的作用下,能产生电磁效应,把它装在扩音器上,能将声音放大;把它放在红外摄像机上,在红外热能作用下,也能产生工作电流进行录像。此外,人造金属弹性大、易加工、重量轻、耐磨蚀性能好、强度高、成本低。
      27.在文中的①里填一个最适当的词语()。
      A.希望B.实现C.成功D.盼望
      【答案】B
      【解析】A、D项明显不正确,然后根据语境判断,①处填入“实现”一词比“成功”一词更恰当,符合用语习惯。
      28.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造金属”和普通金属的制作方法不同,但原料相同
      B.强氧化剂是制取“人造金属”的重要材料之一
      C.“人造金属”能够导电传热,因此具有金属光泽
      D.“人造金属”具有金属的一切性质
      【答案】B
      【解析】A项错误,“人造金属”实际上是塑料,和普通金属原料完全不同,排除A。C项错误,“人造金属”的导电传热性和金属光泽都是其特性之一,二者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排除C。D项错误,原文说“人造金属”只是具有金属的一般特性,而不具有金属的一切性质,排除D。由“科学家发现在聚乙炔中加入强氧化剂或还原剂后,它的导电性能大大提高”可推出强氧化剂是制取“人造金属”的重要材料之一,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9.下列对“人造金属”的用途判断正确的是()。
      A.用“人造金属”制成的发电机,效率可以从30%提高到98%
      B.“人造金属”的超导功能实现了有控热核聚变反应
      C.“人造金属”电池充电一次,就可提供相当于常规电池的10倍的电力
      D.“人造金属”可以直接成为红外摄像机的工作电源
      【答案】C
      【解析】A项错误,原文说的是“用超导体制造的发电机,它的效率可以从30%提高到98%”,而不是用“人造金属”制成的发电机,它的效率可以从30%提高到98%,排除A。B项错误,原文说的是“将使有控热核聚变反应成为现实”,而不是已经实现了有控热核聚变反应,排除B。D项错误,由原文“把它放在红外摄像机上,在红外热能作用下,也能产生工作电流进行录像”可知,“人造金属”不能直接成为红外摄像机的工作电源,排除D。由“人造金属电池可提供相当常规电池10倍的电力”可知C项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30.下列对“人造金属”导电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自由电子”改变了塑料的物理性能,因而能够导电
      B.在接近绝对零度的相同条件下,“人造金属”仍比普通金属导电率高
      C.温度越高,导电性越强
      D.“人造金属”实现超导的尝试要求是常温以下
      【答案】A
      【解析】B项错误,原文只提到普通金属导电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人造金属却随着温度升高导电性增大,而未将二者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情况做比较,排除B。C项表述片面,温度升高,外围“自由”电子释放越来越多,导电性增大,但如果温度升高到外围“自由”电子释放并不再越来越多时,导电性就不再增大了,排除C。D项错误,原文提及超导尝试要求是“常温下”,而不是“常温以下”,排除D。
      31.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造金属”完全可以取代普通金属
      B.“人造金属”的制取带来了金属制造业的革命
      C.“人造金属”的主要经济效益是导电性强
      D.“人造金属”可以创造新能源
      【答案】C
      【解析】由“人造金属具有金属的一般特性”可知人造金属不能完全取代普通金属,排除A。原文谈及的主要是人造金属的导电导热性,而未提及带来了金属制造业的革命,排除B。人造金属的主要经济效益的生成在于它具有奇特的导电性,故C项正确。从原文中不能推断出D项内容。

    江苏公务员备考咨询


      以上即为《不能忽视的言语理解篇章阅读及解题技巧(2)》全文,更多江苏公务员招考资讯,关注江苏公务员考试

    (编辑:admin)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 扫码下载:华图在线APP
    •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江苏华图教育
    • 扫码进入官网微博:江苏华图

    热销课程

    备考图书

    帮助中心
    在线咨询
    QQ交流
    官方微信
    江苏华图
    学习平台
    面授课程
    直播讲座
    在线网课
    图书教材
    新手指南
    招考信息
    新手导航
    网站地图

    江苏华图教育

    江苏华图服务平台

    在线咨询

    热线电话:025-8369-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