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8369-4958

招考信息 试题资料 备考资料| 面授课程 网校课程 备考图书| 直播课 笔试课程 面试课程 刷题app| 师资

  • 在线客服咨询
    南京 咨询
    常州 咨询
    淮安 咨询
    连云港 咨询
    南通 咨询
    宿迁 咨询
    苏州 咨询
    泰州 咨询
    无锡 咨询
    徐州 咨询
    盐城 咨询
    扬州 咨询
    镇江 咨询
    025-8369-4958
  • 您当前位置: 国家公务员考试 > 备考资料 > 行测 > 言语理解 >

    阅读模式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之观点原因法及因果复句

    2013-08-30 08:56:44 国家公务员考试 来源:江苏华图 华图在线APP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之观点原因法及因果复句由江苏公务员考试同步江苏华图整理发布,更多江苏华图的信息内容,请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

      2014江苏国考零距离备考QQ群:243118497(课程视频群内公布,加群须知
      活动介绍及课程表(点击查看)  
      【例1】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中国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很发达,特别是一些中国乐器,像钟、磬、瑟等各种完全不同的乐器按照一定的韵律奏出动听的音乐,但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 和谐源于中国古典音乐 B. 差异是和谐的必要条件
      C. 中国人很早产生了和谐观念 D. 音乐是对和谐的经典认识和体现
      【例2】思想从来都是个人的思想,一个思想家决不能去控制、操纵其他人的灵魂,每一个人生来都是平等独立的。因此,思想家的使命,只在于表述以他自己的眼光、角度对世界的认识和解释,而不在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是一切人共同的事。
      这段文字的主要含义是( )
      A. 思想家都有局限性 B. 思想家都是个人主义者
      C. 思想家只能传达自己的思想 D. 思想家对世界不会产生影响
      【例3】作为整体,中国在世界上举足轻重;但作为个人,不少中国人还觉得自己一无所有。国家之强和个人之弱使一些人心理失衡,觉得自己活得还是像在半殖民地时代受人家欺负的受害者。正因如此,我们更需要对自己生存的状态有理性的认识,克服狭隘的“受害者情绪”。否则,崛起的中国将难以担当与自己的国际地位相称的责任。
      这段话谈论的核心意思是( )
      中国急需提高国民的个人地位
      中国人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C. 中国人为什么有“受害者情结”
      D. 崛起的中国要承担相应的国际地位
      【例4】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的基础,是满足居民综合消费的重要载体。加快发展社区商业,是提升城市商业现代化和综合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因此,发展和完善社区商业,对现有社区商业网点进行系统性、科学性和高效性地整合,构建我国现代社区商业网络,是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这段话的主旨是()
      A. 构建我国现代社区商业网络,是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需要。
      B. 加快发展我国社区商业,是提升城市商业现代化和综合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C. 社区商业是满足居民综合消费的重要载体。
      D. 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的基础。
      【例5】爱因斯坦曾经明确表示,他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当这种思考完成之后,他要花很大力气把它们转化成语言。由此可见,思维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本来就是同一思维中的水乳交融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
      A. 爱因斯坦并不懂得用语言进行思考
      B. 形象思维是比抽象思维更优越的一种思维
      C.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是密不可分的
      D. 提升思维水平的关键是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例6】做一件事,往往有利也有弊,只有利而无弊的事情几乎是没有的。《淮南子·人间训》云:“众人皆知利利而病病,唯圣人知病之为利,利之为病也。”看来古人已经注意到利弊的辩证关系。
      这段文字主要谈的是()
      A. 现实生活中的事情都由利与弊组成
      B. 要善于分析,争取做到利大于弊
      C. 利与弊不是绝对的,是可以转化的
      D. 我们应当努力争取做到有利无弊
      
      【参考答案】
      1 .B
      2 .C
      3 .B
      4 .A
      5 .C
      6 .C

      以上即为《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之观点原因法及因果复句》全文,[点击查看]更多国家公务员招考公告,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了解更多考试资讯。

    (编辑:admin)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 扫码下载:华图在线APP
    •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江苏华图教育
    • 扫码进入官网微博:江苏华图

    热销课程

    备考图书

    帮助中心
    在线咨询
    微 信 群
    官方微信
    学习平台
    面授课程
    在线网课
    图书教材
    新手指南
    招考信息
    江苏华图

    江苏华图教育

    江苏华图服务平台

    在线咨询

    热线电话:025-8369-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