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考申论备考:优化普法方式,提高法治意识(2)
2021-11-17 14:12:30 国家公务员考试 来源:江苏华图
添加人工客服
范文参考
10月23日,石家庄市委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
普法工作要紧跟时代
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不久前, 中共中央、 国务院转发了《中央 宣 传 部、 司 法 部 关 于 开 展 法 治 宣 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 对 “八五” 普法作了全面部署。这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法治思想, 夯实全面依法治国根基的重要举措; 是服务 “十四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立足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 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法治等方面的需求, 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的必然要求。奋进新征程, 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 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 普法工作要与时俱进, 直面新问题优化新方式。
普法, 即普及法律知识的活动, 以一种政府推动、 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方式进行了近 30 年。从 1985 年起, 我们有了 “一五普法” “二五普法” 直至当前的 “六五” 普法。在 “送法下乡” “送法进村” 以及 “法律进学校” “法律进企业” “法律进社区”的豪言壮语之下, 普法行动开展得声势浩大, 几乎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但普法进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普及法律知识 “泛化”, 输出方式流于形式。老百姓是“被” 普法了, 而普法者大多是为了普法而普法, 只在意过程而不太考虑其实际效果。所以, 面对高音喇叭放出的惊天动地的法律宣讲, 群众的表情是麻木的; 面对铺天盖地的法律传单, 路人的眼神常常是漠然的。普法, 应重点关注普法定位和普法方式。唯此, 普法工作符合新时代要求, 才能充分发挥法律效果。
在普法的目标定位上, 我们不能将之简单等同于法律知识的普及, 更紧要的是增强公民对法治精神的感悟和体认,是教化公民养成一种尊重法律、 敬畏法律、 认同法律价值的生活方式。民众对于法律的信任与尊重, 远比知法懂法更重要。法律知识的获得并不难, 难的是法治信仰的养成。法律必须被信仰, 否则它形同虚设。同理, 普法也应以培育公民的法治信仰为依归。如果社会成员缺乏对法律应有的尊重和信仰, 那么学法、 知法、 懂法不仅无助于他们实际遵守法律, 反而可能增添其规避法律的知识和能力。现实当中, 有些群众对法律了如指掌, 但法律实用主义、 机会主义盛行。他们只寻找对自己有利的法律依据, 而对有关自己责任义务的法律规定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普法工作, 也应该重视优化普法方式, 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新手段开展精准普法。近年来, 全国智慧普法平台逐渐完善, 以普法为主要内容的媒体传播形态越来越多元, 短视频、 网络直播、 动漫等个性化的普法产品频出, 促进单向式传播向互动式、服务式、 场景式传播转变, 增强受众参与感、 体验感、 获得感, 使普法更为群众喜闻乐见。实践证明, 以互联网思维深耕智慧普法, 注重运用新技术分析不同的法治需求, 才能提高普法产品供给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润物细无声” 实现法治观念和知识的普及。
把法律交给人民, 这是人类法治史上的一大创举,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体现,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亿万人民的法治信仰日益坚定, 磅礴浩荡的法治力量不断汇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必将蓬勃发展, 为铸就千秋伟业夯基固本。
以上即为《2022国考申论备考:优化普法方式,提高法治意识(2)》全文,[点击查看]更多国家公务员招考公告,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了解更多考试资讯。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