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家公务员行测备考:言语理解之言语文段的套路(一)
2017-05-22 09:37:27 国家公务员考试 来源:江苏人事考试网
2018年国家公务员行测备考:言语理解之言语文段的套路(一)由江苏公务员考试同步江苏人事考试网整理发布,更多江苏人事考试网的信息内容,请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
2018年国家公务员行测备考:言语理解之言语文段的套路(一)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个模块的考试内容涉及到许多的文字材料,但只要我们进行一定数量的题目练习,就能摸索、总结出言语文段的套路,从而帮助我们理解文段来答题。那么,今天华图网校就为广大考生着重总结、分析一下言语文段中常出现的主要四大套路。
第一大套路:开门见山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中言语文段中常常开门见山给我们介绍一个全新的名词概念,这个概念我们之前极有可能从来没接触过。然后,进一步介绍该名词概念产生的背景、内涵或作用原理,最后重点强调该名词概念的作用、影响或意义。
公务员考试讲究一定的意义性。就像《士兵突击》中许三多常说的那句话:“我要做有意义的事”。言语部分的意义性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突出。出题者既然选择了这个文段,必然有他背后的意图所在。像第一种言语文段套路的意义性,就体现在突出强调该新名词概念的作用、影响或意义。那么,文段的重点以及正确选项往往也就在此。
【例】公益性岗位是由政府出资扶持,社会力量筹集资金,以安置大龄就业困难群体为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管理、服务类岗位。以“4050”人员为主的“北京市文明乘车监督员”群体,他们在下岗中经历了自我同一性的解构,产生了自我认同危机与焦虑。然而,在文明乘车监督员这个公益性岗位中,他们逐渐地摆脱自我认同危机,在新的社会角色扮演中获得了新的群体归属、新的自我价值,在自我意义的追寻中,重新建构了自我,获得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
这段话主要强调( )。
A. 公益性岗位的定义
B. 北京文明乘车监督员自我重塑
C. 公益性岗位从业者的主要心理特征
D. 公益性岗位有助于从业者的自我认同与重塑
【解析】D。该文段首句开门见山介绍什么是公益性岗位,第二句话提出了一个问题,“下岗人员产生自我认同危机与焦虑”,最后尾句以转折引出重点,强调了公益性岗位的作用,解决了第二句中的“自我认同危机与焦虑”问题。那么,文段的重点就在于讲述公益性岗位的作用,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至于A项就缺乏一定的意义性,只有极少题目会只是为了讲述一个定义概念。
第二大套路:你方唱罢我登场,彼此关系搞清楚
相对来说,第一大套路是最清晰明了的,只是简要介绍某一个名词概念。稍微复杂一点的,在言语文段中会出现两个甚至三个名词概念。首先介绍A是什么,然后介绍B是什么,最后强调A与B两者的关系。第二大套路的重点以及正确选项的出处就在彼此之间的关系上。
【例】文明和文化是不同的。文明使所有的地方、所有的民族越来越相似,按照德国人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的说法,文明是一个群体社会中大家按照统一规则生活,就好像按照一个节拍跳舞,不至于踩到脚一样;而文化使一个民族与别的民族不同,它是与生俱来的,不是规则而是习惯。其实城市化也可以这样看:城市迅速发展,摩天大楼变成城市象征,这其实是现代文明在世界各个角落强势发展的结果。但是,我们又希望文明不要压倒文化,“同一”不要消灭“差异”。
这段文字意在( )。
A.质疑现代文明忽略民族个性的趋势
B.探究城市化进程与文明发展的关系
C.强调城市化进程中保存文化的必要性
D.比较文明与文化对人类发展的不同影响
【解析】C。文段首句提出两个名词概念,“文明与文化”;第二句是由分号衔接的两个分句,分别介绍了什么是文明,什么是文化;第三句话由转折词“其实”、“但是”引出重点,即两者关系“文明不要压倒文化”。只不过体现到选项里的时候进行了名词概念的替换,“文明”可以等同于“城市化”。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以上即为《2018年国家公务员行测备考:言语理解之言语文段的套路(一)》全文,[点击查看]更多国家公务员招考公告,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了解更多考试资讯。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