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考面试热点:第三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举行仪式(2)
2016-12-14 11:39:59 国家公务员考试 来源:江苏华图
添加人工客服
@新华网蔡玉高: 南京大屠杀是二战史上的三大惨案之一,它给国人留下了无法抹去的苦难记忆。30万遇难同胞,是“国之难者”,正是由于当时国家的贫弱交加,国民才会遭此大劫。这段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惨痛的记忆,也是爱国主义的最好教材。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2014年2月,我国以立法形式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用国家公祭的形式将这段灾难记忆固化,对全民族而言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是一次全民族的集体补课,也向全世界表明中华民族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
两年多来,近2000万人次参观者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表示,“万人坑”遗址上的累累白骨和一件件诉说伤痛的历史铁证,让参观者感到悲痛与震惊,由此不断强化的警醒意识,是公祭日设立效应的有力体现。
南京大屠杀历史已过去近80年,如今的中国,早已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每逢12月13日临近,无数国人仍会感到阵阵刺痛,历史的伤疤难以愈合。在悼念逝者、缅怀历史的特殊时刻,国人应从灾难记忆中汲取家国情怀,以更加积极态度投入到学习与工作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唯有如此,才能避免“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重演。这也是国家公祭的要义之所在。
每念及此,必有深省。第三个国家公祭日之际,让我们一起静听凌厉的警报声、悠扬的和平大钟声,从伤痛历史中汲取向上的力量。
@中国江西网王彬: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年复一年的在更新,前几日,又有新增的110名遇难者名单被镌刻在名单墙上。据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已经从最初的三千多增加到一万五千多人。对遇难者名单不停歇的找寻,也是在用切实的行动时刻提醒着国人他们的曾经的存在。每一个名字的“失而复得”都将是国人痛感的加深,刻上了“哭墙”,也刻在了国人最柔弱的内心深处,那刻得深深的印记存在一天,国人就能不忘怀一天。
在临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国家公祭日和平许愿墙”上,密密麻麻地写着来往路人的真切感悟。还有那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对死难者的祭奠和那一封封悼念死难亲人的家书。事事真情切切,字字感染有力,穿透着华夏大地,穿透着每一个缅怀者的心灵,书写着追忆历史,传承历史的拳拳之心。
鲁迅先生曾经书写“为了忘却的纪念”,因时境艰难,了无光明,遂违愿本心,以忘却抒发痛感,祈望未来的真正纪念。而今天,乾坤清朗,没有了昔日鲁迅先生的担忧,还切中了其的祈望。那今日,我们的纪念可以鼓起勇气的说,不为忘却,而为了铭记。不得不说,这也是我们这辈人的幸运,而难得中又隐含着前人的苦楚,今人的幸运,前人的苦楚,全付衷肠。
那铭记点什么呢?铭记万人坑“遗址上的累累白骨和一件件诉说伤痛的历史铁证,铭记那一段历史悲空中的每一滴血,每一滴泪,让所谓的”忘却“苟延残喘于世,不再复苏。但铭记中要切记,血与泪留给我们的永远不是仇恨,因为悼念是为了更清醒深刻的去记住历史耻辱,滋长的将是我们的家国情怀,凝聚的是整个民族的崛起力量。所以说,血与泪留下的是充满着美好的未来,是”以史为鉴“的希望。
国歌奏唱,致哀的鸣笛也如期而至,默哀是国人最庄严的誓言。悼念之情在内心回味,或在社交媒体上表达抒发情感、寄托哀思,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来完成这一历史仪式。”不忘“却的承诺将永远在耳畔回响起,它将伴随着国家民族复兴,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与华夏儿女一同向前。
@四川文明网胡蔚: 设立国家公祭日,就是要提醒所有国民要居安思危,要深知和平来之不易,必须继续保持艰苦奋斗,才能始终维护幸福生活。设立国家公祭日,也是对历史的尊重。中国对历史一直保持尊重和端正的态度,坚持以客观的立场还原历史、追寻真理。但作为侵略者的日本却一直态度模糊、立场摇摆,在对华侵略、对待南京大屠杀等问题上始终没有端正态度,日本政府和领导人迟迟不向中国和中国人民谢罪,却频频参拜供奉有军国主义亡魂的靖国神社,军国主义在日本隐隐有抬头趋势。没有正视历史的态度和勇气,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近年来,日本在国际事务上频频受挫,与其缺乏公正立场、缺少担当勇气的行为观念也有关系。
历史不容篡改,犯下的罪行不容遗忘。每年9.18纪念日的防空警报声,每年国家公祭日的鸣笛致哀声,不仅是向被害的中国同胞致敬,不仅是寄托中国人民的哀思,也是对日本的提醒和警告。中国这只东方睡狮已经睁眼,中国的主权和人民再也不容侵犯。
国家公祭日,不是渲染仇恨,不是放大对立,而是用中国的行动来唤起全世界对于历史正义的尊重。世界和中国都饱受战火,战争只会毁灭一切,全世界都应该珍视当下和平的大环境,坚持彼此合作而不是仇恨对立,但同时一定要保有正确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记忆,要秉持正确的历史观,才能让历史的车辙继续行驶在正确的轨迹上。
中国正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决胜时期,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体中国人民正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拼搏不息。勿忘国耻的关键就是要实现国富民强,落后才会挨打,强大则不受欺辱,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已经一去不复返,富强文明的新中国已然崛起!
@中国江苏网蒹葭: 都说时间是记忆的杀手,无论多深的愁,多大的恨,多暖的情,总在无声无息中就被岁月扫入了尘埃堆。然而,必定有些记忆,是不该和不能被忘记的,比如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所以国家设定在12月13日这天,公祭死难同胞,钩沉历史记忆,警示国人,勿忘国耻。
公祭,让我们牢记我国。牢记不久前的战争中,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我们国破、人亡,徒有山河,国已不国。30万同胞惨遭屠戮,是南京的城市之痛,是中华的民族之悲,是我们国家之殇。逝者如斯夫,而侵略者的罪行不该被忘却,中国人民曾经遭受过的苦难不该被忘却!我们要牢记我国,因弱小而备遭欺辱,因落后而饱受践踏,让这段耻辱的历史照亮中国负重前行的未来。
公祭,让我们牢记我土。牢记寸土都是家,容不得外人的觊觎与侵犯。当侵略者占领我土,无论党派,无论战线,中华民族响彻着同一个声音:与进犯日寇血战到底,用鲜血和生命扞卫祖国的领土!公祭让我们牢记我土,在任何年代都要齐心扞卫神圣国土。在今天和平年代,周边国家在西方势力的怂恿下,时常对我国土归属发起挑衅。钓鱼岛事件、菲律宾南海冲裁案,让我们时刻不能放松警惕。不属于我们的土地,我们一寸也不要。但属于我们的领土,我们寸土不让。
公祭,让我们牢记我脊梁。”南京好人“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得知我国设立公祭日时,说:”在这一天,每一个人都能够回顾和思考这段历史,特别是让年轻人知道曾经的冲突和矛盾,思考历史以及未来如何能够避免历史重演。“为抵抗侵略者而浴血奋战的先烈们长眠地下,但他们的精神与我们长伴。在国难深重的民族救亡关头,他们用青春与热血与侵略者顽强抗争,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辉煌历史。我们要牢记这些中华民族的脊梁。今天,战争已经走远,但先辈们卓绝、果敢和大无畏的精神,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推动力。
2016年12月13日,第三个国家公祭日,在南京城即将拉响的低沉凄厉警报声中,让我们牢记我国、我土、我脊梁,悼念死难同胞,铭记苦难历史,更积聚克难的勇气,汲取前行的力量,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努力。
以上即为《2017国考面试热点:第三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举行仪式(2)》全文,[点击查看]更多国家公务员招考公告,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了解更多考试资讯。
(编辑:南京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