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图教育网!
全国分校

设为首页

江苏华图分部南京 | 镇江 | 苏州 | 无锡 | 常州 | 南通 | 泰州 | 扬州 | 淮安 | 盐城 | 连云港 | 徐州 | 宿迁 | 江苏华图地址:山西路8号金山大厦A座25楼
课程类型
您现在的位置: 江苏公务员-江苏华图 >> 江苏人事考试网招考资讯 >> 正文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

2009/4/14 15:45:26 作者:华图江苏… 来源:南京市人事局 点击数:

分享到: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

 

人事部令第六号

20051116日发布)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规范事业单位招聘行为,提高人员素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事业单位招聘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适用本规定。参照公务员制度进行管理和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除外。

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及涉密岗位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

第三条  公开招聘要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第四条  公开招聘要坚持政府宏观管理与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相结合,统一规范、分类指导、分级管理。

第五条  公开招聘由用人单位根据招聘岗位的任职条件及要求,采取考试、考核的方法进行。

第六条  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是政府所属事业单位进行公开招聘工作的主管机关。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与事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

第七条  事业单位可以成立由本单位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职工代表及有关专家组成的招聘工作组织,负责招聘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二章  招聘范围、条件及程序

 

第八条  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凡符合条件的各类人员均可报名应聘。

第九条  应聘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遵守宪法和法律;

()具有良好的品行;

()岗位所需的专业或技能条件;

()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岗位所需要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不得设置歧视性条件要求。

第十一条  公开招聘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制定招聘计划;

()发布招聘信息;

()受理应聘人员的申请,对资格条件进行审查;

()考试、考核;

()身体检查;

()根据考试、考核结果,确定拟聘人员;

()公示招聘结果

()签订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

 

第三章  招聘计划、信息发布与资格审查

 

第十二条  招聘计划由用人单位负责编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招聘的岗位及条件、招聘的时间、招聘人员的数量、采用的招聘方式等。

第十三条  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年度招聘计划须报人事部备案;国务院各部委直属事业单位的招聘计划须报上级主管部门核准并报人事部备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招聘计划须报省(区、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备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的招聘计划须报上级主管部门核准并报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备案。

()、县()人民政府所属事业单位的招聘计划须报地区或设区的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第十四条  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应当公开发布招聘信息,招聘信息应当载明用人单位情况简介、招聘的岗位、招聘人员数量及待遇;应聘人员条件;招聘办法;考试、考核的时间(时限)、内容、范围;报名方法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或组织招聘的部门应对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查,确定符合条件的人员。

 

第四章  考试与考核

 

第十六条  考试内容应为招聘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工作技能。

第十七条  考试科目与方式根据行业、专业及岗位特点确定。

第十八条  考试可采取笔试、面试等多种方式。对于应聘工勤岗位的人员,可根据需要重点进行实际操作能力测试。

第十九条  考试由事业单位自行组织,也可以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统一组织。

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考试服务机构和人才服务机构可受事业单位、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或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委托,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提供服务。

第二十条  急需引进的高层次、短缺专业人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招聘。

第二十一条  对通过考试的应聘人员,用人单位应组织对其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情况进行考核,并对应聘人员资格条件进行复查。

 

第五章     

 

第二十二条  经用人单位负责人员集体研究,按照考试和考核结果择优确定拟聘人员。

第二十三条  对拟聘人员应在适当范围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为715日。

第二十四条  用人单位与拟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前,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规定报批或备案。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其委托人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确立人事关系。

第二十六条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人员按规定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

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不合格的,取消聘用

 

第六章  纪律与监督

 

第二十七条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实行回避制度。

凡与聘用单位负责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的应聘人员,不得应聘该单位负责人员的秘书或者人事、财务、纪律检查岗位,以及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岗位。聘用单位负责人员和招聘工作人员在办理人员聘用事项时,涉及与本人有上述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招聘公正的,也应当回避。

第二十八条  招聘工作要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接受社会及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二十九条  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对事业单位招聘过程中违反干部人事纪律及本规定的行为要予以制止和纠正,保证招聘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第三十条  严格公开招聘纪律。对有下列违反本规定情形的,必须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伪造、涂改证件、证明,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应聘资格的;

()应聘人员在考试考核过程中作弊的;

()招聘工作人员指使、纵容他人作弊,或在考试考核过程中参与作弊的;

()招聘工作人员故意泄露考试题目的;

()事业单位负责人员违反规定私自聘用人员的;

()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影响招聘

公平、公正进行的;

()违反本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第三十一条  对违反公开招聘纪律的应聘人员,视情节轻重取消考试或聘用资格;对违反本规定招聘的受聘人员,一经查实,应当解除聘用合同,予以清退。

第三十二条  对违反公开招聘纪律的工作人员,视情节轻重调离招聘工作岗位或给予处分;对违反公开招聘纪律的其他相关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七章     

 

第三十三条  事业单位需要招聘外国国籍人员的,须报省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招聘。

第三十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本地区的公开招聘办法。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自200611日起执行。

 

 

 


南京市政府办公厅文件

 

宁政办发[2008]103


关于转发市人事局《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人事局拟定的《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八年九月十八日   


 

 

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

 

(市人事局  2008年9月)

 

第一章      

 

一、为进一步推进我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令第6号)和《江苏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意见》(苏人发〔200432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二、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应当公开招聘,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涉密岗位和政策性安置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的除外。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除外。

三、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应当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实行统一规范、分级管理、分类实施办法,以岗位需求为依据,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接受社会及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二章  招聘范围、条件及程序

 

四、公开招聘应当面向社会,凡具备下列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应聘: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

(三)具有良好的品行;

(四)岗位所需的专业或技能条件;

(五)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六)岗位所需要的其他条件。

公开招聘不得设置歧视性条件要求。

五、公开招聘应当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制订招聘计划;

(二)发布招聘简章;

(三)受理应聘并审查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

(四)考试、考核;

(五)体检、考察;

(六)确定拟聘人员;

(七)公示招聘结果;

(八)办理聘用手续。

 

第三章  招聘计划、信息发布与资格审查

 

六、公开招聘计划由用人单位制订,其主要内容应当包括:单位性质,隶属关系,岗位空缺情况,经费来源,招聘理由,招聘岗位、数量、时间及方式等。

七、市各主管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计划必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市人事行政部门核准。市直属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计划由市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区、县所属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计划必须经区、县人事行政部门核准,并在发布招聘简章3个工作日前报市人事行政部门备案。

八、事业单位拟发布的公开招聘简章必须经有核准权的人事行政部门审核,并自报名之日起提前至少2日在有核准权的人事行政部门指定的媒体和南京市人事网站上发布。

公开招聘简章应当载明:

(一)招聘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单位名称、隶属关系、基本职能、地址等);

(二)招聘岗位、数量及所需资格条件;

(三)报名时间、地点及手续;

(四)考试、考核方式及时间;

(五)开考比例要求;

(六)成绩计算方法及录取办法;

(七)公示时间、方式;

(八)咨询、监督电话;

(九)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九、用人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当按公开招聘的要求,对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方可参加考试、考核。一般情况下,同一岗位的招聘数与参加考试(核)人数应有一定的比例要求。

公开招聘可成立工作小组负责招聘的具体实施工作。招聘工作小组一般由人事、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的人员组成,也可吸收有关专家及职工代表参加。

 

第四章  考试与考核

 

十、公开招聘考试、考核可采用笔试、面试和技能测试等多种方式。考试、考核内容主要是招聘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工作技能。

具体的考试、考核科目和方式应根据用人单位的工作性质、人员结构、岗位特点和实际需要确定。

十一、根据公开招聘的范围、数量、专业和岗位要求,公开招聘考试、考核可经主管部门批准由事业单位自行组织,也可由本级或上级主管部门组织,或者由本级或上级人事行政部门统一组织。

人事行政部门所属考试服务机构和相关机构可受事业单位、人事行政部门或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委托,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提供服务。

十二、对通过考试、考核的应聘人员,招聘单位应对其资格条件进行复查,并对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情况进行考察。

 

第五章      

 

十三、公开招聘的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当按核准的公开招聘计划数,根据考试、考核、体检和考察的结果,研究确定拟聘用人员名单,并按公开发布的公示时间、方式予以公示,公示时间应当不少于7天。

招聘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对公示中反映的问题应当及时查清,以决定是否聘用。

十四、公示期满后,公开招聘的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将拟聘用人员名单报有核准权的人事行政部门备案,并办理进人手续。

十五、用人单位与受聘人员应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并按规定实行试用期。试用期包括在正式聘用合同期限内。

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不合格的,取消聘用。

 

第六章  纪律与监督

 

十六、公开招聘应实行回避制度。凡与聘用单位负责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的应聘人员,不得应聘该单位负责人员的秘书或人事、财务、纪检(监察)岗位,以及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岗位。聘用单位负责人员和招聘工作人员在办理人员聘用事项时,涉及与本人有上述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招聘公正的,应当回避。

十七、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应当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规范监管,重点是考试、考核环节的指导和监管。对公开招聘过程中的违规、违纪行为应当予以制止和纠正,并视情节轻重按有关规定作相应的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十八、事业单位接收政策性安置人员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下达安置计划。事业单位根据本级人事行政部门及其主管部门下达的安置计划,可直接接收安置对象,也可在安置对象中进行招聘。

对事业单位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短缺人才及岗位有特殊要求的人员,经本级或上级人事行政部门批准,可采用简化招聘程序,在一定范围内考核、考察等方法进人。

事业单位招聘外国国籍人员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十九、本办法由市人事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二十、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中共南京市委组织部

南 京 市 人 事 局

 

宁人字[2009]18


关于做好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意见

 

各区县、市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关注民生的要求,提高全市事业单位进人招聘公开公平的水平,根据《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宁政办发[2008]103号),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目的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要以岗位需求为依据,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规范操作。通过公开招聘,拓宽事业单位选人、用人渠道,建立科学规范、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事管理新机制。

二、范围

事业单位需要补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的,除按干部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政策性安置、涉密岗位,以及引进紧缺人才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进人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

三、形式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采取定期招聘与不定期招聘两种形式。定期招聘由市或区、县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部门负责,原则上每年上半年统一组织一次。不定期招聘由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同意,报同级人事行政部门核准后,由主管部门或用人单位组织实施。

定期或不定期招聘,都应向社会公布信息(简章),在宁政办发[2008]103号文件确定的媒体和网站上发布,并严格按程序办事。

四、有关要求

1、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实行统一规范、分级管理、分类实施办法。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部门负责政策、指导和监管,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2、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条件设置、实施程序等,必须严格按《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宁政办发[2008]103号)进行操作。对违反公开招聘规定及纪律的单位及其相关人员,要严肃查处,追究责任。对违反公开招聘规定及纪律的应聘人员,一经查实,给予取消考试或聘用处理等。

3、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对公开招聘工作应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在实施过程中,把公平、公开、公正原则落到实处,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的监督。

 

 

 

 

中共南京市委组织部   

南京市人事局      

二○○九年二月六日 


    相关阅读:
    2012江苏农信社考试辅导课程
    2012江苏教师招聘考试辅导课程

热点专题: 国家公务员考试 江苏政法干警考试 2012国考90天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