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美丽河镇四家村农民刘国明每天早饭过后,都要驾驶自家的小轿车到大棚里对香菇进行精心侍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今年俺家的5个大棚估摸着能产10万斤香菇,去掉各种开销能挣8万多元。没有康绿源公司俺真的不敢想象还能开上小轿车。”刘国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据美丽河镇副镇长刘海花介绍,该镇像刘国明这样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走上致富路的农户达到了2100户,惠及1万多名农民。保护地蔬菜产业目前已成为全镇覆盖面最广、普惠性最大的骨干产业之一。
元宝山区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想,按照“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对龙头企业加以扶持,初步形成了数量多、品种全、有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集群,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截至2011年末,元宝山区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牧业加工企业达36家,全年完成销售收入32.6亿元;年交易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流通企业24家,实现交易额17.8亿元。
区委、政府采取措施、创造条件,选择发展势头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帮助其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协助解决贷款等多种方式,支持他们进行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使其尽快跻身国家、自治区、赤峰市大型现代农业龙头企业行列。经过积极争取,农业部决定将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园落户和润农业科技园区,该核心园总占地面积9770亩,工程全部建成后,公司每年可达到穴盘苗、嫁接苗、组培苗、扦插苗等5亿株生产能力,并可辐射带动种植户就业50余万人。大牧场和干哥俩两个肉食品加工企业,走连锁经营的发展模式,连锁店总数超过了200个,年实现产值超过2亿元;赤峰伊利乳业公司投资3100万元实施了两条高速无菌枕及前处理自动化改造工程,达到日处理鲜奶360吨的生产能力。
7、M县各镇在2006、2007年的机构改革中将农技、水利等站所合并,成立了8个农技水利服务中心,虽有编制 112 人,但实有在编在岗人员仅71人,承担着农业、林业、农机、水利等各类技术推广、服务管理等工作,从调查情况看,最多的农技人员一人兼到四项工作,大部分都有兼项。由于工作量大,任务繁重,难以适应农技推广、服务等各项工作,无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另外,由于非垂直管理体制及上下机构设置不对口,管理体系脱节,未达到纵向成线、横向成网的要求。在业务上虽属上级业务部门领导,但由于人、财、物权均在乡镇,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全县93名农技人员中,30岁以下的仅5人,仅占5.4%,而50岁以上的有41人,却占到了总数的44.1%;由于受编制的限制,全县各镇近10年来仅招聘了三名大中专毕业生。现有农技队伍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有11人,仅占11.8%,而高中以下学历的现在还有14人,占15.1%。高级农艺师全县仅1人,中级职称有49人,初级职称29人,未取得职称的还有14人。在人才方面出现了三少现象,即新型特种专业少,工作上能独挡一面的少,获得更新的知识人少。特别缺乏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大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只停留在一般性的试验、示范和技术指导,对于市场经济效益下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运作不到位,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创新。
各农技站所需经费一直以自身创收为主,通过开办农资经营服务部等方式来弥补所需的工作经费或者通过申报项目来解决工作经费。据统计,本该是全额拨款的农技水利服务中心,全县8个镇中却有三个镇是差额拨款的,实行经费包干,余缺自负。由于经费紧张,农技推广工作又比较辛苦,使得部分农技人员思想不稳,情绪不高,工作责任性不强,严重影响了基层农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农技服务事业的发展。
(编辑:南京华图)